5年因为企业效益不好选择了下岗创业。在家人的拼凑协助下,她在四季青租了家店面开起了一家茶楼。茶楼不大,但凭借着专门引进的乌龙茶茶种吸引了不少尝新鲜的顾客,久而久之,逐渐有了稳定的积蓄。
颜振凤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颜振农夫妇出事时她才不到30岁。案发后的送行会上,颜振凤风风火火地对颜宁说:“有你爸这样伸张正义的警察,是咱老颜家的骄傲。历来只有凶手被绳之以法的份儿,岂有受害者家破人亡之理?你以后跟着我生活,只要有姑一口吃的,就绝对饿不着你。”
1997年2月底,颜宁被小姑接到了她位于魏公村的家中生活。除了茶馆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期导致工作繁忙一些之外,可以说颜振凤给予了颜宁尽可能多的关爱。
波澜壮阔的时代迈进了21世纪,懂事的颜宁从小学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颜振凤的茶馆从一层底商扩张到了开设二层雅间、喜迎八方商务人士来此洽谈。
就在他们以为厄运的悲痛终将被时间所冲淡,以为日子就将这么安稳地过下去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降临了。
第15章 03、投资紫砂普洱,践行道德仁义
接到公安局家属楼邻居们打来的电话时,颜振凤正在四季青桥聊着新茶种的引进。随着茶楼生意红红火火,她把目光聚焦向普洱茶。站在21世纪的潮头,狂热的市场把普洱茶誉为“可以饮用的古董”,颜振凤自然是不能放过这个商机。经过一番调研,她发现普洱茶仍然有每年10到15的升值空间。
今天,她请来了江苏宜兴的紫砂师傅,打算学习下什么样的紫砂泡出来的茶不走味。师傅说口盖不宜过小,过小的话不利于壶内温度散发,尤其是品新制作的生茶时容易增加口感的苦涩;但是口盖也不宜过大,过大的话热量散发太快,茶香就无法盈满。正当颜振凤端详着一把六方井苦思冥想之时,店里的座机开始响个不停。
电话那头是家属楼501室的邻居,就是颜振农那位巡警同事的母亲:“小凤啊,跟你说个事,从昨儿晚上开始,这振农家门口来了个人。是个孩子,看着比小宁大不了多少,说是有特别要紧的事情,一定要跟振农和丹阳亲口说。”
“鲁姨,小心骗子啊。”颜振凤漫不经心地说着,眼睛仍然紧紧盯着手中的紫砂壶。
“是不是骗子我还能看不出来吗?”电话那头的音量明显高了个八度,像是在彰显着作为警察家属的反诈骗能力:“他拿出了几封信,说是丹阳跟他妈妈之间的信。我看了其中一封,确实是丹阳的亲笔字迹哎。对了,他还有小宁的照片呢,说他妈妈和丹阳是好朋友,煞有介事的。”
听到这里,颜振凤放下了紫砂壶:“他不知道小宁他爸妈遇害的事情?”
“看起来像不知道,一直吵吵着要见丹阳。我不敢擅自做主,就想先给你电话通个气。”
挂断电话,颜振凤预感这周末的宜兴紫砂之旅是去不成了。
一口气爬上了五层楼,颜振凤一眼就看到了蹲坐在502室门口的那个少年。
颜振凤留了个心眼,一上来的语气实在不算客气:“是你要找胡丹阳?”
“你是丹阳阿姨吗?”那个少年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不是的话,我就在这里继续等她来。”
颜振凤没有接他的话茬,从喉咙里挤出个“哼”声来,掏出钥匙直接打开了502室的门。
一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就是斯人已逝的肖像照。还没等颜振凤缓过神来揶揄他两句,就看见少年面色凝重地一动不动,突然间“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那眼泪可谓是如洪水般滔滔不绝,倒让颜振凤慌了神:“好好说话,怎么还哭起来了?”
“我听我妈念叨了您三年,听她说总有一天要带我来北京找我吃涮羊肉。我从甘肃过来,一路转了五次车,最长在火车上站了10个小时,从石家庄过来的车还是逃票的。我就是为了和您见一面,可是您为什么不等我?为什么啊?”少年哭得声泪俱下。
“你你你。”颜振凤被这阵仗扰得不知所措,语气也软了下来:“你能先不哭了吗?能先好好说话吧。”
少年哽咽着,点了点头:“我叫袁良,88年生,甘肃兰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