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四时赶山记 第66节(2 / 3)

,众人凑在一处,少不得一顿大呼小叫。

“老二,你们不是去送东西,怎么还把牛买回来了?”

在外面,有些事不好详说,霍凌简单道:“正好遇见侯大哥,他说识得一牛马市的牙人,价钱确实合适,我俩怕错过,就买了。”

“有多合适?花了多少钱?”

霍峰没想那么多,直接问道。

“也没便宜太多,我们带的钱不够,靠着侯大哥的面子,暂只交了定钱。”

“那真是不错。”

霍峰摸了摸牛角,眼睛都亮了。

“牲口一天一个价,要是价钱合适,趁早买了最好,这头牛的品相也是真好,正是能下力气的时候。”

鉴于馅饼和山货都还剩一些没卖完,霍峰先把牛牵走,省的挡路。

等摊子清空,霍凌点了点收到的铜子,一共是卖了三两八钱,他得二两五钱,给林长岁分了一两三钱。

以前林长岁进城做杂工,一日挣个五十文都算是好的,他收下沉甸甸的铜板,再次思索起霍凌曾经的建议。

靠着今年跟着进山的所得,入冬前家里总算是有余财买新瓦修房顶,年节里也能多割几斤肥肉,吃上几个油水足的好菜,再多却是不够了。

只是上次下山后回家说起,他娘很是不赞成,说种地、做工虽是来钱慢,却稳妥,赶山风险大,不能只见人吃肉,不见人挨打。

“别忘了霍老栓是怎么没的,你还不如人家二凌,全然是个半路出家的,要是这行这么好做,为何连霍峰都不做。”

说着说着就抹起眼泪来,“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好不容易盼得你成了家,你若有什么三长两短,教我和明明怎么活。”

依林母的意思,每年秋后进一趟山,不管多少,但凡挣上一笔就已够了。

一番话说的林长岁左右为难,他家不比霍家,好歹霍家两兄弟还有一个在山下种地,不耽误农活,他要是上了山,多半要留夫郎在家和老娘一起,如此想想,倒也真是舍不得。

他不由在心里苦笑,心道自己还是缺些头脑和魄力,不然家里日子也不会多年来始终不见起色。

霍凌好心替他指了路,他有心要跟着走,又总在迈出步子时犹豫不决。

……

黄牛被起名大壮,在中秋当晚住进了霍家新搭的牛棚。

霍家五口人,或者说加上叶素萍肚子里没出生的小娃娃,一共六口,吃了顿圆满的团圆饭。

桌上有肉有鱼,有菜有酒,饭后一人分一个在镇上买的白酥皮月饼,赏罢圆月,方各自回房。

小哥儿虽漱了口,唇齿间仿佛还仍留存着枣泥的香甜,霍凌在那软乎乎的唇上轻轻衔了两下。

此等团圆的节庆,颜祺本还有些怅惘,因衣冠冢尚未立成,白日里他去了城隍庙给爹娘烧纸上香,难免又勾起些伤心事。

霍凌怎能看不出,等院里热闹一散,就裹着人上了床,不给点留下任何胡思乱想的机会。

衣衫半解,火苗一路乱窜,烫得人分不清是什么时辰。

灯火如豆,圆滚滚,颤巍巍。

视线被朦胧水雾遮住时,颜祺恍惚间以为是天边的月亮落进了房中。

——

为防夜长梦多,两人没多耽搁,很快赶去镇上交齐了买牛钱。

因为大宗的存银在山上,暂先借了大哥大嫂的,下次下山时再还。

十五两不是小数目,或许因牛买得太实惠,竟也不怎么觉得肉痛,且现在去后院看到活生生的牛站在那里时,还会觉得晕乎乎的,不敢相信是真的。

“大哥,家里收高粱和苞米,真的不用我俩留下?”

霍凌收拾着第二日要带上山的东西,窗户开着,恰好看见霍峰路过,他叫住人问道。

“不用,我叫了人帮忙,你和祺哥儿还是快回山里去,趁下雪前把菜地和果树都打理好。”

过了中秋,白龙山里一日凉过一天,不出一个月必有初雪。

而前段时间忙着赶山,山上小家还没正式开始囤冬菜,霍峰都替他俩着急。

霍峰没多坚持,他大哥看重田地,不会让粮食出任何差池,既然说了不需要,那就不是假客气。

半晌后颜祺擦着湿头发回来,见霍凌正在努力把一包蓬松的棉花塞进背篓,他赶忙上去搭把手。

这是今天白日去镇上交买牛钱时新买的棉花,颜祺没有棉衣穿,霍凌的那身太旧,早前就让颜祺给拆了做护膝。

家里虽还有些拆出来剩下的旧棉花,但也不够做衣裳,只够做鞋的。

原本霍凌想说服颜祺用新得的好料子做,那柿子红的很是衬气色,正好过年穿。

转念一想,今年里颜祺穿红不太合适,即使成亲一事上已没在讲孝期规矩,但一码归一码,能避讳的时候还是避讳一二为好。

另一匹蓝色的好看是好看,可是有些太浅,颜祺不舍得用,霍凌也依他。

于是买棉花时,又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