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科幻文艺杂志社总部。
“统计出来了吗?卖出去多少本了?”主编朝手下人问。
“已经统计出来了,发行第一天卖出了三千一百多本,第二天是五千三百多本,第三天一万三三千六百多本,第四天一万五千四百多本,第五天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不过目前各地都在催货,应该是大卖了。”
“好,很好,继续加大印刷,再加印五万本。”
“领导,下一期的杂志咱们预计印多少本?”手下人朝主编问。
“先印十万本,不够再印。”主编发话。
手下人离开后,杂志社主编想了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几张信纸开始写信。
一个小时后,他叫来了另一个手下人。
“让财务部填一张五千元汇款单给木勺先生寄过去,另外,你帮我把这封信寄给木勺先生,顺便把两期的样刊多寄几本。”主编朝手下人说。
————
就在科幻文艺杂志社新一期杂志大卖的时候,湘区,李可灼却和家人一起度过了他重生回来的第一个新年。
“妈,你还记得你的老家在哪里吗?要不咱们去你的老家看看,看一下外公外婆他们?”
每年大年初,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去母亲娘家拜年,然而李可灼一家人却是从来没有去母亲娘家拜过年。
李可灼上辈子的记忆中,只知道母亲是从川省雅安逃荒来的,但母亲却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再回去过。
小时候母亲胡艳玲告诉李可灼兄妹,她逃荒出来的时候,是有父母双亲和一个哥哥以及一个弟弟的。
胡艳玲没想到儿子会会这么说,或许是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一丝情绪,她的神色露出了回忆。
从小长大的地方,是人一辈子最怀念的,它就像是扎根在内心深处的大树一样,一辈子都没办法忘记。
------------
第64章 胡月娥(月票一千加更)
“妈,要不就听哥的吧,咱们去外公外婆家看看,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外公外婆呢。”一旁的李可乐也朝母亲胡艳玲劝说。
听到两个儿子的话,胡艳玲很心动。
她逃荒出来二十多年了,一直都没有回去过,不是她不想回去,而是真的没办法回去。
孩子还小的时候丈夫就死了,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虽然有亲朋好友帮忙,但日子也过得很是清贫。
这些年家里也不富裕,反而是欠了很多外债。
雅安距离湘西少说也有上千里公里的距离。
这么远的路,在这个年代,想要回去一趟可不是后世坐飞机做高铁,甚至是开车就过去了。
这个年代出远门都非常麻烦,路上一切花销都是需要钱和票的,如果不是富裕人家,这么远的亲戚还真是走不起。
好在现在不一样了,李可灼赚到了很多钱,足够让他的母亲风风光光的回一次娘家了。
“那,那好吧!”
在李可灼和李可乐兄弟两的劝说下,母亲胡艳玲终于同意回娘家看看。
说实话这也是母亲胡艳玲一直渴望的东西,二十多年前的时候,家乡实在是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她才逃荒出来寻求活路。
二十多年了,怎么可能不想回去看看,之所以没有回去,主要还是这边的羁绊太重,以及没有那个能力回去。
现在好了,现在完全有能力回去了,她自然是想要回去的。
“妈,我去公社换一些全国粮票啥的,你看回去要带些什么不?我也好提前准备。”李可灼朝母亲说。
“带,带啥啊?最好能带点粮食,你外公外婆那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
“那我就多换点粮票吧,到时候去那边了再多买点粮食,从这边带粮的话太麻烦了。”李可灼朝母亲说。
“好!”听到大儿子的话,胡艳玲很是欣慰。
她知道自己儿子有钱,十几万元呢,所以她也就没有说省钱啥的了。
省钱是在自身比较拮据的情况下,现在李可灼怀着巨款,去母亲娘家的时候还扣扣搜搜的,那他算是个啥人啊?
“儿子,你骑车带我去一趟隔壁来风城吧,我有一个和我一起逃荒来这边的好姐妹,我想去看看她,问一下她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回去。”胡艳玲朝李可灼说。
“好,那咱们明天去吧,今天时间有些晚了。”李可灼说。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去隔壁县肯定不是短时间能够回来的。
“妈,我先去公社换一些粮票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