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如果秦国不强大,也不能拿下六国的土地,但强大并不代表它就文明,这世间多的是那些愚昧不化又蛮横无礼的国家。
鲁仪之前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可当那块刻着七国人的石碑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明白当初市井之上儒生被辱骂目光短浅并非没有缘由。
他的确是见识少了。
这世间试问有哪一位君王愿意将那些藉藉无名者和他曾经的敌人刻上石碑?
若是之前六国的消灭只是迫于强秦的毁灭,如今六国也真的将消失在历史中了。
院门被叩响,鲁仪让人去开门,便见另一儒生走了进来,是那个曾和赵元溪在街边对骂的人,“庆之,你可算是回来了,听说那西边的酋首夜归时,遇上大雨,可是真的?”
鲁仪刚换了身衣服,见他这幅幸灾乐祸的样子,便知他是对被剥夺了观礼资格而在恼怒,“路上的确遇雨,但陛下蒙受天恩,并未受其扰。”
儒生闻言一愣,“你什么时候也开始替那蛮夷说话了?”
鲁仪微微叹了口气,“举德,或许我们都错了!这天下当真要出圣明的君主了。”
儒生狐疑,“你不会也被那所谓的祥瑞迷了眼睛吧!”
他这一路上听说了不少传言,只觉那秦人卑鄙,捏造所谓的祥瑞以哄骗天下人。
“那蛮夷若真的承天命,哪里会归途遇雨,分明是上天都不满他。”
“举德!”鲁仪不禁呵斥,“若你当真只愿意听自己所言,看自己所看,不愿去看外面真正的样子,那我们这朋友也不要做了!”
他竟不知原来他多年的好友,原是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之徒。
“你这是做什么,我哪里有说错?你当初不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第325章 继续东巡
鲁仪耐着性子同他解释,将封禅大典上的事尽数告诉他。
闻言,儒生的脸色越来越灰败,不甘心的争辩,“那又如何,兴许只不过是他故意装出来给天下人看的,这怎么能说明他的仁德?”
若是秦国的国君能被称为仁君,那他们这些人岂不是真就成了小人,要被天下人耻笑?
“论迹不论心,他既然愿意做,那已经远胜历代的那些贤王。”
两人终是不欢而散。
封禅的成功极大的提升了秦国的威望,本还在担忧在秦国的治理之下,六国百姓会过得水深火热,可他们的皇帝陛下不仅赦免了大多数的人罪行,还在泰山之上为他们的家人也立碑,让世人永远记着他们的名字。
嬴政封禅回去的路上,的确遇见了大雨,但赵元溪早就有所准备,一人给安排了一把雨伞,嬴政的那把尤其的大,护住十个人都绰绰有余。
赵元溪只是记得史书之上曾记载嬴政封禅之时,途中遇到大雨,幸得一颗松树为其挡雨,嬴政还封了那棵树为五大夫的事。
虽然时间不对,但总归有备无患。
直到雨滴落下,赵元溪都有些惊讶了,这老天爷是非要浇嬴政一脑袋啊!
可惜,那棵五大夫树大概是不会有了,或许会多一柄被封为五大夫的雨伞。
赵元溪和嬴政齐齐躲在伞下,听着雨滴噼里啪啦打在伞上的声音,她微笑着接住伞滴落的雨水,“这雨倒是来得及时,前不久播下去的冬小麦发芽率又能提高些了。”
本来因为下雨心情略有些沉重的众人,闻言也不由高兴起来。
是啊!下雨好呀!旱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盼来雨水,这多好的事。
嬴政侧过脸,盯着太后,嘴角扬起淡淡的笑意。
不管好事坏事,被太后一弄总是能变成好事!
封禅之后,嬴政继续东巡,到达了黄县,一路上留下了不少刻石。
直到琅琊才终于又停了下来,这把赵元溪累得够呛,若是火车铁轨修好了,出行倒也不算多痛苦,可现在一路颠簸,赵元溪都要怀疑自己可能会死在这东巡的路上。
瞧嬴政一副精气神良好的样子,就连扶苏和子婴都神采奕奕,赵元溪不得不承认自己年纪大了,这老胳膊老腿实在扛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