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咨询问话,真不是没有原因的。
陈学士隐隐约约觉得,当前对于皇帝而言,林泰来似乎比内阁更有用?
但是陈学士怎么也想不明白,时代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想不明白就暂时不想,陈学士又说起另一件事:“对于庶吉士教习,你可有推荐人选?”
林泰来问道:“能毛遂自荐么?其实吧,我觉得我就挺合适的。”
陈学士:“……”
别闹!现在这代新人都是你的同年,你怎么可能当教习?这辈分岂不就乱套了?
林泰来只好又说:“那就问问内阁吧,免得我们翰林院擅自做主,内阁会不高兴,毕竟内阁才是名义上的词林领袖。”
陈学士试探着反问道:“如果内阁提出人选后,你并不满意呢?”
林泰来理所当然的说:“那就请内阁再换一个人啊,毕竟内阁是词林领袖,我们要充分尊重内阁的意见,不能擅自做主。”
陈学士:“……”
这可太尊重了,简直尊重到家了。
几句话就试探出来了,你林泰来现在看待内阁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送走了陈学士,又和董其昌闲谈了几句,林泰来就关上了状元厅的门,专心写组建兵部通信司方案。
到了午后,林泰来按惯例是要随机换个地方办公,考虑一番后对左右护法吩咐说:“去太常寺。”
左护法张文诧异的说:“听顾先生分析说,坐馆你这太常寺少卿不是虚衔么?
就是为了品级,挂名寄禄而已,不用去管衙门的事情,还去太常寺作甚?”
“什么虚衔不虚衔的?知道什么叫虚则实之么?”林泰来说。
都知道在皇城南边两侧,东边青龙街区是文官衙门,各部大都在这边;西边白虎街区是武官衙门,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都在这边。
唯独有一个衙门的位置最特殊,那就是太常寺。
它没在东边文官衙门片区那边,而是坐落在西边,夹在一堆都督府中间。
太常寺位置一直就是这样子,林泰来也不懂当初为什么如此设计。
其实太常寺的政治地位还是很高的,除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这大九卿衙门之外,当属太常寺政治地位最高了。
毕竟古人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太常寺就是负责祭祀和典礼具体事务的衙门。
就当林泰来前往太常寺时,一道道御批从宫中发了出来。
先前皇帝手里积压了不少敏感奏疏没有下发,今天忽然就发了一大堆出来。
弹劾过林泰来的八名言官,奏疏全部被驳回,其中四名被调出京,四名被罚俸。
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庶吉士教习孙继皋被调往南京国子监,掌南京国子监事。
太仆寺卿艾穆以年老昏庸、才力不及,被下旨致仕,赐四品冠带。
工部尚书宋纁被罢官,勒令回乡闲住。
这堆旨意发出来后,京师官场顿时就沸腾了。
虽然猜测到皇帝可能会偏向林泰来,但没想到这么偏向!
近一年来稍微起势的清流党人,瞬间又被重创!
林泰来只用一个爵位,换了这么多“人头”!
------------
第六百一十二章 我们也有价值观!
太常寺外号叫“小礼部”,主要工作就是在礼部的领导之下,负责一年到头各种祭祀和典礼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比如将在八月上旬举办的献俘礼,太常寺就承担了现场组织工作。
若不是为这点事,酷爱打拼务实的林泰来还不一定有兴趣到太常寺。
到了对面的白虎街区,林泰来一行从锦衣卫门前嚣张跋扈的路过,又嚣张跋扈的路过后军都督府,就来到了太常寺大门外。
端详了一番门口,林泰来对左右说:“太常寺少卿这个官职,于我而言还是很有意义的。”
右护法张武幽了一默:“因为可以多领点俸禄?”
如今能跟林泰来说笑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也没对张武不满,只是感慨道:
“先前无论兼职多少,性质上都属于郎署官,从属于某衙门;而太常寺少卿则是一个衙门的堂官,当然是有意义的。”
虽然林泰来认可了这个官职的意义,但仍然没有对该衙门表现出更多尊重。
只见一群林府家丁冲上去,驱赶了守门的门丁禁卒,占据了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