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o9节(2 / 2)

现实不符合儒家的学说,那就无视现实,从“古”中挑选“合适”的故事来佐证学说。

先有理论,再把圣王往里套,装不进去就“修剪”圣王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但至德”的笑话。

打着克己复礼的旗号,忽略史书中与学说不符的部分,美其名曰“春秋笔法”。

再用“崇古+孝父+尊师”三重枷锁封死儒家自我革新的可能。

秦念不否认儒家对华夏文明的正面作用,但儒家就是从根源就出了问题。

不是儒家一开始清清白白,被君权改得很扭曲;而是本来就有问题的儒家和封建帝制相互塑造,一起变成怪物。

【秦念:欺世盗名、篡改历史、崇古贬今、抑黜百家、固步自封——视孔子言论为至理名言,这分明是指几千年过去都止步不前甚至不进反退,各朝儒家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董仲舒怔然许久。

华夏的地位是厮杀得来,而不是因为“天命”。

故而自天幕出现以来,后世秦皇一直在否定天命之说。

略过华夏先祖与异族的厮杀,编造圣王的故事将华夏的强盛归功于“仁政”与“天命”,故曰欺世盗名。

春秋笔法,剔除历史对儒学不利的部分,这不是在导人向善,而是在篡改历史。

尊崇周礼尊崇古圣王,视孔子言行为至理,故曰崇古贬今。

融百家之学入儒学,却谏言“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是他董仲舒在抑黜百家。

异族在探索天地本质,在大航海中崛起赶超华夏,华夏却仍在相信天命,故曰固步自封。

已然知耻,董仲舒终于知道该如何从根源修正儒学。

【朱元璋:秦皇,朕如此祸及后世,为何还能居于前九之列?】

朱元璋几乎是颤着声问出这段话。

越想“大航海”与“禁海”,他就越是想不明白。

他需要得到一个答案。

否则他往后余生、甚至死后都不得安宁。

【秦念:一是延续海禁的明帝皆有过错,二则你朝好歹还有反向朝贡政策,三为你是无心之失,异族却是明知外国正在大航海,却因为防汉甚于防洋而闭关锁国,过错远在你之上。】

【朱元璋:……】

第122章

朱元璋没想到在海禁面前, 反向朝贡竟然都成了他的“功绩”。

秦念认为异族的过错在他之上,朱元璋却难以释怀。

大明亡于这“防汉甚于防洋”的异族……

亦是他的过错。

………

这个问题本来可以顺势延申到朱元璋的功绩,但秦念现在不能说他的功绩。

因为朱元璋的人设太过特殊。

其他皇帝的意难平很好解决:说出前因后果, 他们就会主动求变。

秦念可以用戏谑的口吻插科打诨,时不时赞扬一下功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