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虐民之举,还成为如“赃罪从宽”一般利于贪官污吏的政策!
十几年来,他对此一无所知。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阶级间的利益不会完全一致,有时候还会截然相反。”
赵匡胤终于切身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残酷的真实。
光义既然知道此事,为何登基之后也没有作出改变?
【秦念:对于大多数没被打残打死的平民,折杖法也是“善政”,也就不会激发民愤,甚至会加以称颂。】
其实不只是得益的平民。
就连有亲友残疾或死亡的大宋百姓,他们也不会责怪陛下。
因犯罪受刑本就低人一等。
陛下的折杖法又确实有许多人受益。
他们只会觉得是自家运气不好,又或者说是天意惩恶,亲友才未能挺过来。
怎么会去反对折杖法?
但那是之前。
在看到“跟达官显贵沾亲带故的人,臀杖脊杖都不过是走个形式”时,大宋的百姓们终于发觉不对劲。
【秦念:只要身体素质够好,或者背后有贵人撑腰,再或有足够的金钱贿赂官吏,笞、杖、徒、流四种罪行这些人想怎么犯就怎么犯,你还想大宋的道德水准能提上来?你做什么梦呢?】
在秦念看来,宋太祖的本意是好的。
但本意好有什么用?
事实就是折杖法以□□刑罚替代自由刑,催生了巨大的腐败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常能见到大宋的“衙内”们横行霸道,带着仗势欺人的走狗们欺虐百姓。
归根究底,就是宋法对这群人根本没有威慑力。
【赵匡胤:是朕思虑不周。此次天幕结束,当即刻修改《刑统》。】
【秦念:宋法对权贵的纵容助长虐民,虐民使得“盗贼蜂起”。面对盗贼蜂起的乱世,宋帝就不断加刑,将被迫起义的农民刺配充军,防止他们再造反。】
【秦念:冗兵愈重,大量的贼配军及其后代被视为“贱籍”,这些“贱籍”的生存环境恶劣,最容易当逃兵再聚集为匪,使得“盗贼蜂起”更加严峻。于是宋帝不得不继续加刑以应对“乱世”,造就更严重的冗兵。】
【秦念:冗兵数量太多,财政无法担负,加上成系统的贪污腐败,贼配军粮饷极端短缺,于是逃兵也越来越多。】
【赵匡胤:皆朕之过!!】
赵匡胤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只觉透体冰冷。
此时的宋臣看不出折杖法的后患,只觉对自己有利故而隐而不报,勉强可以理解。
可当盗贼蜂起的乱世到来,大宋的文臣们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为什么没人去建议宋帝治本,甚至坐视刺配之刑越加越多?
他们依旧只从己利!
赵匡胤曾对赵普说过:“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才干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酒,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他知道儒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是觉得文臣再怎么贪浊,危害也远不及武臣。
可当秦念将文臣贪浊的后果说出来,他才发现真论“民受其祸”,文武唯一的区别,就是文臣的虐民更隐蔽!
他一开始就想错了!
【秦念:贼配军地位低下,逃兵为祸乡里,致使宋朝皆以从军为耻。大宋的外战就越来越孱弱,最终面对异族入侵时,华夏竟以四十倍的人数差被异族所奴役!】
除明以外,各朝震动!
以四十倍的人数差,为异族所奴役?
第86章
【秦念:明明在汉朝之时, 借兵刃弓弩之利可以“一汉当五胡”。】
【秦念:到你宋朝,百姓以从军为耻;官吏贪腐致使武备落后,尤其战马极为稀缺;吃空饷问题极其严重, 军费居高不下,底层士卒却饥寒交迫——最终举国积弱。】
一汉当五胡,出自“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并不是指汉人就比得上五个胡人,而是指汉人借助兵刃弓弩发挥的战斗力远强于胡。

